您所在位置:首页>新闻中心>养生文化>人参的功用浅析

人参的功用浅析

发表时间:2017-07-24 来源: 中医养生知识养生资讯《神农本草经》

《神农本草经》记载“人参,味甘微寒。主补五脏,安精神,定魂魄,止惊悸,除邪气,明目,开心益智。久服,轻身延年。”对此药效精论,现代学者已经用先进的技术和手段进行了考察验证,确认《神农本草经》中有关人参治疗作用的记载是完全正确的。

《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版》记载其功能与主治为“大补元气,复脉固脱,补脾益肺,生津养血,安神益智。用于体虚欲脱,肢冷脉微,脾虚食少,肺虚喘咳,津伤口渴,内热消渴,气血亏虚,久病虚赢,惊悸失眠,阳痿宫冷。”

人参为五加科植物人参的干燥根和根茎。野生者名“山参”,栽培者俗称“园参”[1]。药性甘、微苦,平;归脾、肺、心、肾经。人参味甘,甘味主补,最善补益元气。元气是人体最基本、最重要的气,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。其组成以肾所藏的精气为主,为肾中精气所化生。肾中精气来源于父母之精,又赖后天水谷精气的培育。其主要功能是推动人体的生长、发育和生殖,推动和激发各个脏腑、经络、形体等组织器官的生理活动。所以说,元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,是维持生命的活动的最基本物质。本品大补元气,复脉固脱,是治疗元气虚脱、虚劳内伤的第一要药。可用于挽救大病、久病及大吐泻、大失血等原因所引起的呼吸短促、大汗淋漓、面色苍白、四肢冰冷、脉微细、昏厥等元气耗散、体虚欲脱的危险症候。独参汤可益气固脱,用于救急扶危,并能提高机体承受缺氧的能力[2]。

人参归脾经,为补脾气之要药[3]。脾为后天之本,脾主运化水谷精微,是指脾有吸收、输布水谷精微以营养全身的功能,即饮食进入胃后,经过胃的“腐熟”和小肠的“分清泌浊”,其中的水谷精微,必须通过脾的运化功能,才能加以吸收,并布散至全身。因此脾气虚可导致脾失健运,出现不思饮食、食后腹胀、精神不振、大便溏薄、舌淡苔白、脉缓软无力等症,人参功能补气健脾。

人参归肺经,长于补肺气[4]。可用于肺气虚导致的久咳不止,行动乏力,稍有活动则气喘吁吁、呼吸气促,抗病能力低下、容易感冒,面色淡白、舌淡苔白、脉虚无力等症。

人参归心经,能补益心气,安神益智[5]。可用于心气不足、气血两亏造成的胸闷不舒或痛、心慌、气短(活动时加剧),失眠、多梦、健忘,舌质淡,苔白,脉虚等症,人参功能益心气、安心神。人参能保护缺血心脏,增加血氧含量,改善心肌的供氧,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,降低血脂,抑制血小板聚集等,从而起到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作用[6]。

人参归肾经,又有益肾气、助肾阳之功[7]。可用于肾不纳气导致的咳喘日久或肾阳虚衰的阳痿症。

人参既能补气,又能生津[8]。可用于消渴,热病耗伤津液而出现的烦渴多饮、口干舌燥等症。人参能改变糖尿患者的一般情况,但不改变血糖过高的程度,中度糖尿患者服用后,虽然降低血糖作用不明显,但多数全身症状有所改善,如消渴、虚弱等症状消失或减轻[9]。

人们对人参的药用价值还存在着认识上的误区,“吃人参上火”是公认的一种说法和看法。实际上,这种观点极其偏颇,是对人参的最大曲解和误解。许多人吃人参上火,主要原因之一是过量了。人参的药力大,尤其是多年生园参和野山参,不能超量服用,否则适得其反,出现流鼻血、生口疮等症状。有人说,夏天不能吃人参,否则上火,这种说法也是片面的。专家们的回答是,夏天也是可以吃人参的,但是在服用人参的种类和数量上,与冬季服人参略有区别。儿童能不能吃人参,要因人而宜。体质好、发育健全的儿童,是不用吃人参的。但体质弱、发育存在一定问题的,可以吃人参,但要严格控制用量。[10]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(本文作者:上海市药材有限公司  李琦)


相关资讯